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四十七章 造反还有抢先的(2 / 2)

首是瞻,想着这般划分倒也简单,便都说可行。

&esp;&esp;蒋魁问了句:“那一营多少人合适?”

&esp;&esp;陆四想了想,道:“五六百人合适,营下可设队哨,二十人为一哨,五哨为一队,这样一营官便领五六队人,方便指挥。”

&esp;&esp;按陆四这个编法,桃花坞的河工有上万人,就得编成二十来营,以后世指挥体系来看,显然有些随意,或者说臃肿了。

&esp;&esp;最好是在营上面再设一级出来,比如前世淮军于营之上的“标”、“镇”,如此就更加好了。

&esp;&esp;但陆四没有这么做,可能是他认为接下来淮军必然要面临明军的大规模围剿,这些刚刚起事的河工要经历比现在更加残酷的战斗,所以即便是从最乐观的角度看,淮军的死伤也将是惊人的数字。

&esp;&esp;那么,现在就没必要去搞一套完全的体系出来,毕竟谁知道最后还能剩多少人。

&esp;&esp;并且,这样做有一个好处,就是可以让河工们能以所在片区为组织就地编营,身边的人如果都是熟悉的乡民、亲朋好友,有利于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搏命。

&esp;&esp;好比已经殉国的卢象升所练天雄军。

&esp;&esp;天雄军是以士绅门生弟子关系为钮带,淮军则是以乡土情谊为钮带,两者谁更好一点,陆四暂时也没办法判断,只有等上了战场之后才能分出高下来。

&esp;&esp;另外,以营制分管,也能给山阳县这帮人一个印象,那就是他陆文宗没有吞并他们,独揽淮军大权的意思。

&esp;&esp;事实上,陆四也做不到这一点。

&esp;&esp;正如西北流寇起事之后的三十六家一般,任何农民起义的初期都不会只有一个领袖。

&esp;&esp;真正的领袖是要在战火之中一步步诞生的!

&esp;&esp;陆四现在要的是团结众人,而不是愚蠢的想要众人以他为尊。故而,他都没说这二十几个营头要听从何人的指挥,只说建营之后大家便共同行动去打淮安城。

&esp;&esp;“也不一定以姓号营,也可以地名命营号,如上冈来的可叫冈字营,海河过来的叫海字营”

&esp;&esp;“营官可同陆兄弟他们一样系红巾,队官哨官也当有标志,好使下面的人知道要听谁的话。”

&esp;&esp;余淮书补充了两点,都有价值。

&esp;&esp;“可行!”

&esp;&esp;陆四不在乎是以姓为营号,还是以地名为营号,他要的是初期的凝聚力。

&esp;&esp;“各营人数肯定不可能相等,所以咱们要选几营为中坚力量,几营为预备力量,几营为候补力量”

&esp;&esp;“队官和哨官的人选叫大家伙自已推选,若有不愿随我们去打淮安城的,叫他们自已拿些米粮盘缠回去,乡里乡亲的我们不能逼人家造反。”

&esp;&esp;“要是大家伙没意见,这就分头行事,得赶在中午前把咱们这支淮军立起来,然后马上去打淮安城!”

&esp;&esp;陆四接连说了几条。

&esp;&esp;“我们这就去办!”

&esp;&esp;众人轰然说好,也都知打淮安城关系他们能不能活命,因此马上去分头行事。

&esp;&esp;余淮书这边却跟陆四提了个想法,就是由他带人去联络南边的扬州府河工,另外再派人去北边联系淮安府其余几县过来的河工,争取形成数万河工齐攻淮安的局面。

&esp;&esp;“那就有劳余先生了!”

&esp;&esp;有人愿意承担这个工作,陆四肯定是求之不得的,此事相比淮军初创更加重要,原本他还准备让蒋魁他们去办这事的。

&esp;&esp;待余淮书走后,陆四正准备唤来孙武进让他将军营中的物资清点带走,甘二毛却带了一人过来找他,竟是众人以为遇难了的宋五。

&esp;&esp;陆文亮他们见到宋五都很激动,可宋五却顾不上和他们说半句话就急喘喘的对陆四道:“小四子,快,赶快,淮安城有人去打淮安城了!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